衡水綠源食品有限公司 | 青島希雅醇食品有限公司 | 泰州市施恩食品有限公司 | 白象食品集團河南白象飲 |
滄州千尺雪食品有限公司 | 山東廣發食品有限公司 | 河南三分人家飲品有限公 | 河南浩明飲品有限公司 |
河南片斷食品有限公司 |
與往年相比,今年螃蟹集體橫行霸市的時間來得稍顯遲些或許是中秋節過得格外早的緣故,中秋家宴必有螃蟹上桌的傳統,似乎無端地拉長了人們對螃蟹等待的期限。
春天溫潤,又遇到多年難得的涼夏,不旱也無澇,有經驗的蟹農僅從今年的天氣就能判斷,這是個河蟹的豐收的好年景。在水系發達、湖汊縱橫交錯的湖北,從漢川的汈汊湖,到魚米之鄉洪湖,再到橫跨江夏和鄂州的梁子湖,片片廣闊的湖域內,一張千湖之省的養蟹、食蟹地圖就此鋪開。從前一年的12月將扣螃蟹下到湖中,經過大半年的等待,終于來到農歷的九月,也就是陽歷的金秋10月。一只只黃滿膏肥的螃蟹從這些湖域中橫行而來,在整個秋季,將霸道地成為餐桌上最惹眼的不二主角。
秋風起,待湖開,蟹自來。
聊螃蟹之前,先來扯個閑篇,說說一位名叫巴解的吃貨。
話說大禹治水的年代,陽澄湖一帶的田間有一種八足雙螯之水蟲,每到夜晚集體出動,不僅偷吃岸邊的稻子,還用一雙強有力的鉗子傷人。當地百姓對這種被他們叫做夾人蟲的怪物既感到恐懼又束手無策:他們嘗試用火把驅趕夾人蟲,但是火把一熄滅,夾人蟲又卷土重來,周而復始。當大禹治水來到這一帶時,夾人蟲的困擾一直影響著治水工事的進行,大禹遂命一位名叫巴解的督工解決這個麻煩。
巴解在駐地挖開一條深溝,等天黑夾人蟲全部聚集在溝中后,倒入沸水,將夾人蟲盡數燙死。被燙熟后的夾人蟲外殼變成了紅色,此時空氣里飄來一陣奇香。要說還是吃貨造福人類,巴解冒著生命危險,剝開散發著香味的夾人蟲吃了起來。巴解這口一開,一吃就是幾千年,一發而不可收拾,夾人蟲自此成了對中國文化中格外重要的一味美食。說到這兒你已經知道了,巴解吃的,便是每到秋來中國人最愛吃的河蟹了。據說蟹字上解下蟲的構成,就是由巴解鎮壓夾人蟲而來。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巴解,這不過是一個傳說,姑妄聽之。從象形文字的角度,蟹作為終生解殼不止之蟲,倒是來得更合理。學名中華絨螯蟹的河蟹,又被稱作螃蟹、毛蟹。早先捕捉河蟹時,人們用竹枝和稻草筑成大閘,在閘的一邊布網,晚上亮起馬燈,等蟹群游向大閘自投羅網,所以又被俗稱為大閘蟹。
美如玉珧之柱,鮮如牡蠣之房,脆比西施之舌,肥勝右軍之脂,中國人自古愛蟹。從宋代黃庭堅的《詠蟹》、蘇軾的《一蟹不如一蟹》,到元代李祁的《訊蟹說》、明代王世貞的《題蟹》,及至清代李漁的《蟹賦》和曹雪芹的《螃蟹詠》,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拜倒在這無腸公子的門下。
位于蘇皖兩省的古丹陽大澤、河北白洋淀和江蘇的陽澄湖,是中國古代三大名蟹產地。古丹陽澤的螃蟹早在唐朝就十分有名,清朝更是進貢皇帝的貢品 ;白洋淀靠近三朝古都北京,這里生產的勝芳蟹從元代開始聞名;而陽澄湖的大閘蟹自明代起,隨著蘇州經濟的發展而馳名天下。自然條件好、產地通江達海、靠近發達大城市,要成為產蟹名地,這三個條件必不可少。
而來到今天,白洋淀斷水,古丹陽大澤大量圍湖造田,名蟹產地似乎只剩陽澄湖一家獨大且慢,作為千湖之省的湖北,怎能置身事外?事實上,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有著廣闊水域和優良水質環境的洪湖、梁子湖、汈汊湖等湖區,早已開始了螃蟹的養殖。更鮮為人知的是,今天的湖北省其實是全國僅次于江蘇的第二大螃蟹產地算是養在深閨無人識,大量產自湖北的優質螃蟹甚至還被貼牌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個秋天,何必舍近求遠。鋪開這張千湖之省的螃蟹地圖,饗宴開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