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養殖一直是沿海城市竟要經濟發展之一,而如何在海水養殖反面造就新技術、新方式、新空間一直是值得探討的話題,本次高端論壇,將為您帶來全新的海水養殖思考。獐子島集團董事長吳厚剛、海洋牧場業務群執行總裁梁峻應邀出席,與來自中國、澳大利亞、挪威、美國、日本等國內外專家、教授一起,圍繞藍色海洋食物可持續發展的探索與實踐、環境友好型的海水養殖方式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深遠海海水養殖工程與科技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等議題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探討。
會上,吳厚剛董事長做了題為《現代海洋牧場建設與思考》的專題報告,主要介紹了全球海洋生態情況、獐子島海洋牧場的探索、海洋牧場可持續發展的思考。獐子島集團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啟海洋牧場建設,經過30多年的發展,開發的海域從最初的幾萬畝到現在的上百萬畝,從沿岸逐漸到深海,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在海洋牧場“良種、良境、良技”等方面處于領先水平,特別是“生態、低碳、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得到了世界經濟論壇等權威組織的贊譽。
據了解,獐子島集團通過運用底播增養殖技術,踐行生態漁業生產模式,遵循科學的生態標準和生態容量,實施輪播輪捕、休耕養護、精細化管理,每年向海底自然投放各類海珍品幼苗超過60億枚,現已形成了扇貝、海參、鮑魚、牡蠣、海螺、海膽、藻類等多品種養殖格局,開發深度由10米走向50米;獐子島每年投資數千萬元投放人工魚礁,為生物生長提供適宜的環境;建立了蝦夷扇貝、牡蠣、海帶、魚類、皺紋盤鮑、刺參等品種的多營養層綜合養殖模式(IMTA);在科研院所的幫助下,繪制較為詳細的海洋牧場電子地圖,實行確權海域功能區劃,為科學使用海域資源與精細化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
獐子島“生態、低碳、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得到國際認可。獐子島蝦夷扇貝獲得了由國際權威機構SGS頒發的全國第一個“碳足跡”標識認證,并成為全國首個獲得SGS“碳減排”標識的企業;通過MSC認證,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世界最嚴苛的可持續漁業標準認證的漁場。
吳厚剛董事長表示,海洋牧場建設是一項系統的自然生態科學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科學事業,需要依靠科學研究和必要的、大膽的實踐探索。發展海洋經濟更應尊重海洋生態規律,只有研究、認知、掌握、順應生態規律,才能實現穩定產出、才能實現產業安全,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他強調,唯有保護生態,用科學的態度去恢復生態環境,建立良好的生態循環機制并持之以恒,漁業資源的可持續,海洋經濟的可持續才會成為可能。他建議,科學界、產業界、政府部門聯動實施海洋產業管理,高質量建設基于生態系統水平的現代海洋牧場,促進產業實現科學化、標準化發展,為國家“海上糧倉”大戰略提供支持。
據悉,本次論壇旨在推進我國海水養殖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科學規劃產業發展戰略,還特邀澳大利亞Peter Cook教授、唐啟升院士做大會報告;挪威Øvind Strand、美國Yong Chen、以色列Dror Angel、日本Shuichi Kitada等教授、麥康森院士和中科院海洋所孫松所長做主題報告。
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可追溯于1958年,公司曾先后被譽為“黃海深處的一面紅旗“、“海上大寨”、“黃海明珠”、“海底銀行”,“海上藍籌”。目前公司是一家以水產增養殖為主,集海珍品育苗、增養殖、加工、貿易、海上運輸于一體的綜合性海洋食品企業,... 查看本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