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南方周末年度盛典在北京隆重舉行,伊利憑借良好的品牌口碑和社會責任貢獻,斬獲年度最佳責任貢獻獎。伊利集團副總裁包志勇在盛典中講到,只有擔當好社會責任,伊利才能基業常青,才能實現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企業愿景,信賴需要責任支撐,而責任將是作為世界乳業8強矢志不移的目標。
曾有專家指出,品牌更多承載的其實是一種承諾,讓消費者放心且值得信賴的承諾,因此,消費者的首要考量因素是該品牌的品質,品質決定了品牌的未來。據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的《2016全球品牌足跡報告》顯示,88.5%的城市家庭購買伊利品牌7.8次,相當于消費者購買伊利品牌超過11億人次,位列國內快消品牌第一。正因伊利聚焦品質建設,才會收獲消費者廣泛的認可,從而實現品牌紅利。
伊利始終認為,企業的第一社會責任,應該是成為“品質企業”,即打造高品質的品牌、高品質的產品和高素質的人才。為此,伊利將生產世界一流產品、確保食品安全“零事件”等納入企業發展目標,多年來圍繞產品品質建設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方面,根據全球健康食品產業新趨勢,伊利持續升級全球質量管理體系,不僅與SGS(瑞士通用公證行)、LRQA(英國勞氏質量認證有限公司)和 Intertek(英國天祥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進一步提升食品質量安全風險控制的能力,同時在業內還率先建立了完善的產品追溯程序,并積極建立智能工廠,通過信息化系統敏銳地捕捉生產制造環節的食品安全風險,有效確保了“舌尖上的安全”。如今,伊利已成為了我國第一家全線產品通過FSSC22000全球食品安全體系認證的乳品企業,獲得了進入歐洲以及全球市場的通行證。
另一方面,人才作為品質建設的中堅力量,伊利還不斷探索,提出了“打造人才供應鏈”的指導思想,通過實施“發展組織與發展業務并重”的人才戰略和“人才管理核心流程”,形成與業務相匹配的動態人才管理模式。去年11月,伊利還與全球排名第一的沃頓商學院攜手啟動商界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意味著“人才”這個中國乳業轉型升級的戰略問題將得到重大突破,也將為中國商界人才培養“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結合拓展出一條新路線。
伊利有個“扁擔原理”,所謂扁擔,即一頭是利潤、一頭是社會責任。董事長潘剛認為只有二者平衡,企業才能步履輕松,走得長遠。因此,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反哺社會、全面履行社會責任已成為伊利重要戰略內容之一。作為行業第一個社會責任戰略體系——健康中國責任體系,包括了“為世界提供最優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引領全球行業發展”、“倡導人類健康生活方式”、“善盡社會責任”,而其中的“善盡社會責任”即反哺社會,其下又設計了青少年教育、環境保護、就業幫扶、營養扶貧等既從企業優勢出發,又貼合社會需求的多維度內容。
據統計,迄今為止,伊利在公益事業上已累計投入近8 億元。除關于兒童安全的公益項目伊利方舟外,伊利還發起了“愛在身邊”愛心支教、學生飲用奶計劃、伊利愛心圖書室、伊利“光明行”愛心行動等諸多公益項目,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企業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作為第一個發布社會責任應急預案的乳品企業,伊利在自然災害與社會重大事故的救援中,同樣從不缺席。事實上,為確保受災群眾能得到及時的援助,伊利還設立了以集團領導為首、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應急委員會,并設立專人進行災害事故的關注預警,以確保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伊利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初心,正如董事長潘剛在《2015伊利集團社會責任報告》中所說的:“伊利”就是你我得利,大家得利。正是企業與社會的共鳴、共生和共贏,讓伊利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服務消費者、服務行業、服務社會、服務國家民族,這是伊利眼中的可持續發展,也是伊利永遠的追求。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是經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呼政通1992356號"通知和呼和浩特市體改委"呼體改宏字19934號"文批準,由呼和浩特市國有資產管理局以其所屬的原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總廠作為主發起人,吸收其他法人和內部職工入股,進行股... 查看本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