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朝霞映紅了海面,看我們的戰艦又要起錨!边M入十月下旬以來,獐子島海洋牧場蝦夷扇貝漁場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底播生產。每天迎著第一縷陽光,千噸級的苗種運輸“戰艦”奔赴規劃海區,根據實時水動力、水深等因素分析調整底播技術數據,開始沿指定軌跡播撒苗種。
獐子島集團面對曾經的自然災害,提出“資源有限性是紅線”的概念,將重新認識生態、認識產業、把風險防控放在了第一位。今年,獐子島集團在充分進行風險分析的前提下,通過對海洋牧場近十年的歷史數據分析,結合國家貝類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的建議和意見,決定將蝦夷扇貝底播區面積由 234萬畝壓縮至約 60 萬畝,實施2-3年滾動增殖,同時規劃約 134萬畝作生態隔離區,在保障底播區餌料充足性的同時,有效降低系統性風險。
“精準”生產是重中之重。今年,獐子島集團在充分分析海域容量、生態環境、種質、苗源以及品種結構相關性的基礎上,提出了與以往不同的技術要求,更加明確了苗種標準、作業標準、工作標準,并實施了增大生態隔離區等措施。
在底播現場,昔日的人潮涌動場景不見了,看到的是按照機械化作業配置的人員以及參與的管理者、質檢人員;在山東、在大連周邊的旅順、在長海區域的大小長山、海洋島等地的種源地,參與奮戰的員工們冒著嚴寒,有的凌晨進入生產一線進行苗種收購、有的徹夜監護苗種運輸,無怨無悔、任勞任怨,體現了獐子島集團的“鐵軍”精神。據獐子島集團增殖分公司副經理趙穎介紹,今年,底播生產對過程管控、人員管控方面都提出了具體要求。像苗種從暫養基地到運輸船活水艙的時限、苗種的裝載密度以及播撒環節精心呵護不放棄每一粒苗種安全入海等都做到強化管控,不讓先期孕育的優質苗種在底播環節出現損失,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目前,獐子島底播生產正在進行中。
二十多年的周而復始,通過自然繁殖、底播增殖、人工養護等方式,維系了海洋生態與商業開發的平衡,構建了獐子島1600平方公里的現代海洋牧場及世界海洋管理委員會MSC認證的蝦夷扇貝漁場。
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可追溯于1958年,公司曾先后被譽為“黃海深處的一面紅旗“、“海上大寨”、“黃海明珠”、“海底銀行”,“海上藍籌”。目前公司是一家以水產增養殖為主,集海珍品育苗、增養殖、加工、貿易、海上運輸于一體的綜合性海洋食品企業,... 查看本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