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詳細介紹: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簡稱中國食協,英文名稱China National Food Industry Association,縮寫為CNFIA.是經國務院批準于1981年10月29日成立的全國食品工業的自律性行業管理組織。主要職能和任務綜合為:統籌、規劃、協調、指導、服務。多年來,中國食協密切聯系食品工業企業,在推動我國食品工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的最高權力機構為會員代表大會,其日常執行機構為理事會。2010年9月26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食協第六屆理事會。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辦公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太平橋東里5號,郵政編碼:100073.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官方網站:http://www.cnfia.cn(中文名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官網)
歷史沿革
1981年,為改善食品工業管理分散、缺乏統一規劃、加工技術落后、技術裝備差、發展緩慢、落后于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狀況,經國務院批準,由國家經委牽頭,召集農業、輕工、商業、糧食、農墾、外貿、供銷、水產、醫藥、公安和總后勤部等部委協調成立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國食協)。按照國務院指示,中國食協承擔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全國食品工業職能,重點解決食品行業管理分散問題。農業部副部長杜子端擔任首屆中國食協會長,有關部委和食品工業大省相關負責同志共16人任中國食協副會長,中國食協秘書處(工作機構)設在國家經委,隨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相繼成立食品工業協會。
在此基礎上,國家經委于1984年2月成立國家經委食品工業辦公室,與中國食協為同一機構,明確了加強行業管理,搞好統籌、規劃、協調,提出政策、法規、標準的建議,搞好食品衛生、質量檢查、科學技術等職能。
1991年8月,國務院批復同意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在原有職能的基礎上,增加營養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研究的職能.
2002年,國家經貿委、國家統計局聯合下發《關于授予四個行業協會行業統計職能的通知》,明確中國食協承擔本行業的統計職能.
目前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的職能確定為:協助政府在食品工業領域開展統籌、規劃、協調工作,加強對食品工業企業的指導和服務,促進交流與合作,推動行業標準化,推動科技發展與應用,約束行業行為,幫助企業成長,推動全民營養,發展公益事業,推動中國食品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主要工作
(一)履行統籌、規劃職能
中國食協發揮專家隊伍優勢,研究分析食品安全、行業發展和產業安全問題,提出調整食物結構、增加食品門類、拓寬生產領域等一系列建議,為政府決策提供了依據。成立30年來,中國食協向國務院有關部委提交了六五到十二五各個時期全國食品工業的發展規劃建議,完成了《西部地區食品工業十五發展規劃建議》等區域性發展建議和《2006~2016年食品行業科技發展綱要建議》等專門性發展建議和食品工業各行業發展規劃建議,促進了食品工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推動了行業可持續發展。
(二)發布運行信息,引導行業發展
中國食協在做好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全國食品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定期發布制度。自2011年以來,定期發布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經濟運行情況,并根據對相關數據的分析,預測走勢,提出預警,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三)推動食品工業科技進步
中國食協努力通過爭取國家經委等有關部門安排科技專項撥款與低息貼息貸款,支持骨干企業解決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和引進關鍵技術、先進設備所需資金;通過組織交流、培訓、論證、講座和表彰等方式,推動食品工業的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推動國內外先進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對提高我國食品骨干企業整體科研技術水平和裝備制造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推動食品工業特色園區發展
中國食協通過調查研究,分析地方發展食品工業的優劣條件,總結食品工業發達地方的先進經驗,與地方政府經濟共建合作,通過培育建設中國食品名城、中國特色食品工業基地等多種形式,推動全國食品工業健康有序發展。
(五)努力抓好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
改革開放初期至90年代,中國食協受國家經委委托,承擔食品工業產品國家質量獎評選工作,中國食協設立專門機構,建立起白酒、啤酒、葡萄酒、果露酒、茶葉、調味品、肉禽蛋制品、糖果巧克力、飲料、糧油副食品、乳制品等行業的食品感官品評專家評委隊伍,制訂相關標準,成立了落實各項具體措施,圓滿完成了第四屆、第五屆食品產品國家質量獎評選,對促進食品工業產品質量總體水平的提高和促進食品企業的規;、現代化、科學化,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國內外食品工業質量管理要求和食品安全形勢不斷發生深刻變化,中國食協及時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在全行業大力推進全面質量管理、質量效益型性企業和卓越績效管理等先進模式,通過交流、培訓、評選等方式,總結先進質量管理經驗,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
(六)參與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
近年來,中國食協高度關注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工作,在《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制定過程中,中國食協多次召集食品骨干企業、食品行業專家對法規草案進行認真學習和深入研究,先后多次向全國人大、國務院及有關部門提出食品全法律法規建設方面的意見建議,得到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法律委員會和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等部門的高度重視!妒称钒踩ā饭紝嵤┮院,中國食協在衛生部支持下,承擔了食品基礎標準清理相關準備工作,收集整理我國現行食品標準文本,與發達國家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相關標準進行了比較分析、對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此后,根據有關法規要求和食品企業生產經營實際需要,提出加快清理整合部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建議,并主動承擔了《食品標簽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企業通用衛生規范》等重要標準的制定工作,積極參與了《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標準》、《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則》、《復合食品添加劑標準》、《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的使用原則和規定》、《食品中致病菌限量》、《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復合食品添加劑標準》等重要標準的制定工作。
中國食協還組織力量對有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頒布的《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食品標識管理規定》《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等規章進行研討,并提出意見和建議,配合有關食品安全管理部門完善監管制度。
(七)健全行業規范,加強行業自律
多年來,中國食協注重發揮行業組織的自律協調作用,規范生產經營行為,保障食品安全。在工信部支持下,中國食協作為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部門聯席會議成員,起草了《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評價機構工作規則(試行)》和《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評價工作程序(試行)》;參與了乳制品、肉類、葡萄酒、調味品、罐頭、飲料等行業的《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CMS)建立及實施通用要求實施指南》編寫。
2005年起,中國食協先后頒布實施《純糧固態發酵白酒行業規范》和《葡萄酒A級產品管理規定》,在相關行業開展白酒純糧固態標志和葡萄酒A級產品標志認定,推動企業繼承和發展傳統釀造技藝,學習發達國家先進工藝技術,為提高產品質量和保障食品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2000年起,中國食協制定行業技術規則,開展糖果工藝師、堅果炒貨工藝師的培訓考核,選拔行業技術人才,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水平,規范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