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華東食品城詳細介紹:
江蘇常州華東食品城始創于1992年,距今已有18年歷史,由最初4家商戶發展至今700余家的規模,主要經營糖果、蜜餞、飲料、酒類南北干果、日用化妝品,各類炒貨等萬個品種,聞名XX暢銷全國的阿里山系列食品原產于此。2005年老市場原址改造,蘇州倫達集團依據老市場特殊優勢,秉承富商、旺市的經濟理念,狠抓科學管理,落實優惠政策,吸引了華東乃至全國的知名廠家、。ㄊ校┛偨涗N商紛紛搶灘入駐,引進了大批名品和特產,去年實現交易額超50億元,是目前華東地區最大、最專業的食品綜合采購、批零一級交易中心,同時,新的是食品城在原食品城基礎上也有了很大的升級,主要體現在:首先在硬件方面充分考慮了業態的變化和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還建設了完備的生活配套設施;其次在服務上,食品城以現代的物業管理,以信息化帶動產業化,通過了聯網實現信息的共享,搭建起符合食品行業特點的電子商務平臺?偟膩碚f,新食品城具有產供銷一體化、統一招商、統一經營、統一配貨的特點。
新的華東食品城由兩部分組成,第一是食品批發市場,批發市場這塊主要集中了食品批發商、零售商、代理商、廠家直營店等,分為A、B、C、D四個區域,各區域商家經營狀況良好,第二是食貿中心這一塊,食貿中心是食品批發市場這一塊的配套設施,它是700余家食品批發商,代理商集產品研發、商務洽談、財務辦公、售后服務于一體身的商務平臺,在食品的批發和零售中扮演后臺的角色,為商家的前臺產品零售展示提供服務,是各批發商和代理商不可或缺的商務核心,它及辦公投資于一身,布局合理,時尚實用,最大限度滿足了食品城商家的辦公需求,這種建立在成熟市場的配套物業,投資風險小,回報高,小戶型,大升級,必將成為常熟食品城的商務核心。
二十年,在歷史的長河里只是短暫的一瞬間,但是對華東食品城來講卻是走過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漫長而又曲折的創業之路。在這不平凡的道路 上,傾注了政府部門的大量心血,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灑下了食品城經營戶的辛勤汗水。令人欣喜的是在八年前的今天,蘇州倫達置業有限公司在市、鎮 兩級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徹底改造了華東食品城的硬件設施,重新組建了專業管理團隊,一個國家一級食品采購交易中心孕育而生。當下,華東食品城面對食品安全 的嚴峻形勢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市場管理團隊通過走出去、請進來誠懇務實的工作作風,得到了合作單位的肯定。圍繞電子商務平 臺及產品質量溯源體系的建設,已與合作單位成功簽約。一個安全、溯源、轉型且充滿希望的食品城在不久的將來會展現在國人的面前。
憶往昔--艱苦創業,有形市場孕育而生。
作為華東食品城的元老,食品城的昨天在他們的腦海里記憶猶新:二十年前,這里還是地毯式的馬路市場,經營戶大多是從事炒貨生意的個體戶。他們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感召下,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尋找了一條致富之路。面對這個新生事物,支塘鎮的有志之士清楚地看到,當時輕工產品在農村的主要銷售渠道是商業、供銷社,而鄉鎮企業、民營企業生產的產品要直接進入農村市場還沒有正式的通道。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支塘鎮、村的有關領導提出了要創辦農村副食品批發市場的大膽設想,隨后對地毯式的馬路市場進行逐步規范,經營戶從地毯式經營轉為店鋪經營,并實行集中經營,統一管理。隨著時間的推移,店面越來越多,門面越做越大,生意越來越火。部分經銷商除了經營本地炒貨商品外,還經銷廣東等地的蜜餞。外來經銷商也紛紛進駐,市場經營的商品日益增多,規模也不斷擴大,銷售市場得到了進一步拓展。本世紀初,隨著中國加入WTO后,市場經營體制的不斷完善,周邊省市同類市場的不斷建設,大賣場、連鎖店、超市的迅速發展,廣大農村消費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為了扭轉局面,支塘鎮政府不斷整合資源,因勢利導,對食品城進行了全面的發展規劃,并通過招商引進民資2.5億元,建設了占地140畝,建筑面積為15萬平方米,硬件煥然一新的華東食品城(國家一級綜合采購交易中心)。
看今朝--因勢利導,一級市場提質升級。
八年前由蘇州倫達置業公司出資改造的華東食品城在硬件上徹底解決了原有的重大消防隱患。但在經營模式上未能改變原有的三現(現場、現貨、現金)模式。同時在商品質量(食品安全)方面,華東食品城通過誠信文化的建設及四位一體的管理模式(華東食品城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市場的監督與管理;華東食品城管理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市場的日常經營管理;華東食品城商會是聯系、管理經營業主的一個民間組織;華東食品城業主委員會是聯系、組織廣大投資業主制定、管理市場物業的一個民間機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商品質量(食品安全)工作得到了加強,但面對國內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還是杯水車薪。同時,企業在市場品牌產品的營銷方面,市場越來越細分,商戶產品代理的權限和區域也越來越小,市場輻射半徑隨之不斷縮小。
近年來,在政府、集團的關心支持下,公司管理團隊面對市場發展現狀。不斷通過走出去學習、請進來合作的形式,多次組織公司、商會骨干赴廣西、成都、武漢、義烏、杭州、滄州等地學習考察。終于在2013年11月正式與河北滄運好日子物流公司簽訂合作發展協議:通過建設華東食品城電子商務平臺及物流體系的整合,來提升華東食品城商戶的經營模式,降低其經營成本拓展市場發展空間。與此同時,啟動了與臺商事務網的合作,展開商品質量(食品安全)可溯源記錄平臺體系建設的合作,著力推廣產品溯源理念,提升產品質量,確保市場能順利轉型升級。
展未來--合作共贏,無形市場再創輝煌。
華東食品城歷經了二十多年的風雨洗禮發展到今天,來之不易。食品城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市、鎮兩級政府的悉心培育,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離不開倫達集團、管理公司骨干近年來的不斷創新探索,離不開廣大商戶的默默支持和配合。近年來,華東食品城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首先是食品安全問題。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十八大后,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重視食品安全工作。作為華東地區首屈一指的食品批發集散中心,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的監管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其次,隨著國內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對傳統的三現(現場、現款、現貨)交易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市場經營模式的轉變以及提檔升級已刻不容緩。
為此,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來付出的努力終于見到了曙光。華東食品城和專業從事兩岸文化和經貿交流的臺商事務網展開了合作,依托國家質量監督局中國產品質量365防偽查詢中心與臺商事務網共同管理的專業平臺開始實行商品可追溯交易。結合可追溯的概念,倡導商品(食品)供貨企業共同參與,積極運用全新的商業模式--TITM(可追溯互動交易模式),不斷踐行旺市為己任、富商為目標;為企業搭臺,為商家鋪路的經營理念。通過TITM商業運作模式在可追溯交易平臺上賣全國的商品,邁向全國,實現生產企業、商戶、市場的共同發展,共鑄華東百億食品安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