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春節吃什么肉 決定了你的不同的階層

來源:中國食品飲料招商網 食品飲料新聞資訊 | 2019-02-20 08:47:32 By 小芳 閱讀(1299)
池州市天方富硒生物科技 蚌埠市福淋乳業有限公司 昆明品世食品有限公司 山東養生冠食品有限公司
煙臺三九食品有限公司 湖南國飆貿易有限責任公 衡水綠源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頂養科技發展有限責
河南益和源飲品有限公司 河北天天乳業集團有限公 廣東省汕頭市新伙伴食品 濟源市鑫源飲品有限公司

春節已經過去了,春節期間,是名正言順大吃大喝的節日,用不著考慮控制體重。今年春節去了印度,那邊吃肉很少。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春節飲食

為什么?全部是因為文化因素嗎?從經濟角度更好理解。

在全球市場,中國豬肉消費量一柱擎天。

引用李迅雷研報中的數據,中國人口占全球19%,消費掉全球50%的豬肉,人均豬肉消費量是全球人均的2.6倍。2017年,全球共養了12億多頭豬,中國包攬了6.9億頭。

我們小時候,沒有放開肚皮吃過肉。

這里的肉,主要指豬肉。

明代以前,中國人吃羊肉為主,到清代康雍乾時期人口大增,食譜發生改變,吃豬肉,主糧里面加地瓜。1784年除夕宴,僅乾隆皇帝一桌御膳,用去家豬肉65斤,羊肉只用了20斤。

原因不是因為國人尊重羊,是養羊代價太高。

豬是把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蛋白質和脂肪的效率的動物之一,各種食物,來者不拒。牛不能吃,小農經濟時代,牛是重要生產力,在《天仙配》里面,牛和樹會說話!端疂G傳》梁山泊好漢吃牛肉,是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的人干的勾當。

羊不能雜食,要吃草,繁殖能力比二師兄差遠了。明代《沈氏農書》記載,江南地區養山羊11只,一年需要飼料一萬五千斤,農戶自己提供一千余斤桑葉(占7%),剩余的枯草、枯葉各七千斤需要從別處購買,總共需要六兩銀子,開銷太大。

算豬肉,一年里頭也幾天能夠打打牙祭,不可能放開了吃。農民自己家養,量上不去。

上世紀70年代,一個月一斤肉左右。

有個叫笙寒的人寫了篇回憶文章,他1974年參加工作,當昆明一家食品公司的采購員。那時候沒有什么物流,生豬用車拉,牛羊靠采購員帶著幾個民工直接趕到省城屠宰,從?h趕一趟到昆明要十到二十天,餐風路宿是常有的事。當時,他從滇西的一個小縣城趕著牛羊上昆明,當地縣城居民每月定量半公斤。

1972年使用的壹兩肉票

現在,養豬養到4億頭左右,放豬娃打豬菜肯定不行,一定得工業化大規模飼養,很多在卡車上走完一程的豬豬腫脹到站都站不起來。

一切都工業化,環境一治理,散養基本看不到。

比如飼料。中國進口近億噸的大豆,養豬喂魚都要用。進不進口大豆,是個關系農產品安全的大問題。

2017年,我國大豆產量0.14億噸,全球3.41億噸,中國大豆產量只有全球的4.24%,但中國消費量1.11億噸,占全球的比重為32.4%。

我們從美國、巴西、阿根廷、俄羅斯這些進口大豆。其實少種大豆是正確之選,大豆需要的土地、水資源太多,東北都種大豆,農業增加值會大幅下降。美國農業人口只有300多萬,人少地多,資源豐富,適合種大豆,中國東北適合種西洋參等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還有種大米,保證主糧安全。

豬的育種、養殖、質量識別系統,不是工業鏈條,是高科技,挨家挨戶養,現在還得用肉票。

中國吃貨們不光豬肉吃得多,牛羊肉、雞肉、海鮮都吃得多。相比之下,吃豬肉的量還下降了?觳陀秒u肉,西餐用牛羊肉和海鮮。

從2000年到2018年,中國牛肉消費量占全球比重從9.6%提高到13.8%,豬肉的消費量占比從2014年的52%降至49.6%。

中國養雞量全球第三,2017年世界肉雞產量9000萬噸,美國占20.6%,中國12.8%,歐盟13%,巴西14.6%,可以賣的黃羽雞有40億只,2016年出欄的肉雞超過了82億只。

中國肉雞消費量世界,但是人均消費量只有10公斤,如果像美國似的到人均40公斤,一年吃掉幾百億只雞,想想都可怕。

可憐的白羽雞從出生到進屠宰場只有40多天,根本不見天日,這是這么多人口放開肚皮吃的必然結果。

中國人還愛吃龍蝦,創造了波龍、澳龍這些詞,龍蝦運輸得到60小時內到達,每天不知道有多少龍蝦排排坐著心機在我們頭頂飛過。

下面是美國出口到中國的龍蝦增速,這兩年更高,看個大概吧。

國人吃豬肉開始挑好的吃,講究吃品牌肉,吃豬小花們的黑豬肉,吃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馬德里的大商場里,伊比利亞火腿每公斤賣350歐元(約2600元人民幣)。

跟汽車銷量一樣,我們在人均肉類消費上,居然提前十年超額完成任務。

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人均肉類消費量為29公斤。但OECD統計,到2014年,中國肉類(不含水產品)消費量為49.8公斤,中國吃貨們,恭喜你們。

相比之下,韓國51.5公斤,日本35.7公斤,印度只有3.2公斤。

中國人會增加對牛肉的消費,因為牛的飼養,是個更高的技術活,需要的資源更多,意味著消費層級更高,文化更多元。

2015年,中國人均牛肉消費量4 公斤,美國是36 公斤、跟我們食譜有點像的日本是10 公斤,如果我們到每人10公斤,每年要殺掉多少頭牛?

2006-2016年我國牛肉人均消費量走勢圖

實話說,中國人基本不缺蛋白質,缺的是扼制貪婪的決心,和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相比之下,印度人吃素居多,可我相信,很大程度上是被迫的,不是文化決定的。

今年春節去印度,吃的最多的肉是雞,其次是魚。

確實有文化的影響,但不吃牛肉,可以吃其他肉,印度人幾乎所有肉類都吃得少,主要是因為貧困。

說印度街頭閑庭信步的牛吧。

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截止2013年,印度趕超巴西,成為全球出口牛肉量的,每年出口牛肉400萬噸。

牛是圣物,但出口牛肉量,中間的矛盾怎么解釋?據說,印度人不殺瘤牛是那種圣牛,只殺水牛,牛肉價格還特別便宜。更慘的是,據說殺的是老了以后的母水牛,沒什么用了,不能擠奶,不能產仔。

早在2013年,美國有媒體披露,隨著收入增加和衛生條件改善,印度民眾對肉食的偏好日漸增強。2006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印度40%民眾幾乎完全不吃肉,但到2013年,德國香腸、法國鴨胸、印度本地的雞肉和西班牙烤牛排正在激起印度人的食欲。

提供肉類食品的商家主要是一些外國商店和餐館,主要消費群體是從海外留洋回來的印度人,這些人受到西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響,要追加一句,能夠留學的,基本是印度精英階層。

為什么在所有肉類中,雞肉增長最快?因為雞好養。

沒有權威統計數據,顯示肉類食品在印度飲食中所占的比重。聯合國糧農組織(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2007年估計印度平均每人每年消耗的肉類食品不足5公斤。

雞肉,沒有文化沖突,養起來快,成本又低。Technopak估計,2013年印度雞肉市場規模90億美元,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

看看,他們吃不吃肉?大規模的牛肉、豬肉、羊肉,需要運輸,需要冷凍,需要工業化養殖,需要消費者。

我們不能瞎驕傲,在養殖、運輸方面強了,但在育種等方面,還是比較落后的,白羽雞的種要靠進口。

小農經濟時代是吃不上肉,現在工業時代,看你吃的是什么肉。

到擁有選擇權,可以吃肉的時候(哪怕不吃豬肉、不吃牛肉,總得吃一種肉),選擇素食是一種文化姿態了。

今年春節,你們的餐桌上點了什么?在豐盛時代,學會節制了嗎?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食品 | 核心內容:春節飲食 肉制品
好妞妞微官網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思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92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亚洲色大情网站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