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綠源食品有限公司 | 青島希雅醇食品有限公司 | 泰州市施恩食品有限公司 | 白象食品集團河南白象飲 |
滄州千尺雪食品有限公司 | 山東廣發食品有限公司 | 河南三分人家飲品有限公 | 河南浩明飲品有限公司 |
河南片斷食品有限公司 |
生活中假如一個人沒有遠慮,或者可以說是沒有方向和規劃,那么,在不遠的將來必將遇到危機。一個人是這樣,一個企業、一個行業同樣也是如此。
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到現在,包裝食品行業保持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飛快增長”掩蓋了產品結構不合理、渠道散亂、消費理念不成熟等諸多問題。近兩年,隨著經濟增速下滑,消費信心波動以及國際競爭的加劇,食品行業的這些遠慮和近憂逐漸暴露出來,其中比較顯著的有這樣一些:
“國際棋局”中的占位在哪里?
中國的食品市場,世界的產品資源。國內企業還沒來得及“走出去”,本土市場的國際化競爭程度卻已經越來越高,很多主流品類開始被國際產品所替代和覆蓋,最為明顯的是乳品行業。一方面,高端奶粉被外資品牌全面占據;另一方面,進口液態奶也開始加速搶奪國內市場。2010~2013年,中國液態奶進口量分別為1.59萬噸、4.05萬噸、9.38萬噸、19.5萬噸。2014年上半年進口液態奶13.8萬噸,同比增長34.6%,預計全年液態奶進口量將突破30萬噸。進口奶咄咄逼人,讓我們不由得擔心乳品行業重蹈國內葡萄酒行業的覆轍,在完成消費普及工作之后,卻被性價比更高的外來者摘了桃子,這也需要國內乳品企業盡快明確自己的核心優勢。
如何補足基礎創新短板?
食品企業經常提創新二字,但實施的主要是“概念創新”和“營銷創新”.國內包裝食品行業起步較晚,采用“拿來主義”無可厚非,但是在解決了生存問題之后,必須通過強化基礎創新,構建從源頭開始的優勢,不然將長期處于價值鏈的底端。中國乳品行業持續發展,產值躍升到3000多億元,利樂公司是最大受益者之一,甚至有人說是利樂包裝推動了中國乳品行業的發展,造成了常溫奶一支獨大的產品格局。雖然益生菌乳品、飲品盛行,但是益生菌菌種和技術主要來自國外,特別是歐洲國家,益生菌產品如何針對中國人體質和飲食習慣進行創新?近年來,國內食品企業大量引進機設備,但是許多中式產品,西方并沒有成型的生產線,國內研發能力又弱,企業只能是“機械 手工”的方式,缺乏市場競爭力。
同質殺伐何時休?
2014年上市公司半年報公布之后,有則新聞在各大網站迅速傳播,主題是“康師傅成功絞殺統一”.今年5月份,康師傅掌門人魏應州明確表示,康師傅將繼續維持大力促銷,以“打服統一”.具體的市場表現是,統一推老壇酸菜,康師傅也推老壇酸菜,只不過促銷力度更大。今年上半年,統一方便面業務繼續虧損,虧損額為1.16億元,同比擴大了92.31%.康師傅的絞殺,不僅殺傷了統一,也傷了自己,更殺傷了整個方便面行業。據尼爾森數據顯示,方便面行業整體銷售額較去年同期衰退1.9%,銷售量較去年同期衰退5.9%.如果說同質化競爭加速了方便面這個成熟產業的衰退,那么我們更擔心的是一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產業,在產業格局沒有形成之前就被摧殘掉,過去有蘇打水和醋飲料,現在正在上演的還有常溫乳酸菌飲品等等。
此外,國內食品企業還不得不面對如何重塑公眾形象的問題。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國產食品成為了劣質和不安全的代名詞,關于國產食品的傳聞總能引發風聲鶴唳,信任危機增大了企業的營銷成本,行業耗損驚人。
人們常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食品企業需要為過去不規范的行為集體買單,恢復信心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但是沒有捷徑可走,只能開放透明,誠懇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