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綠源食品有限公司 | 青島希雅醇食品有限公司 | 泰州市施恩食品有限公司 | 白象食品集團河南白象飲 |
滄州千尺雪食品有限公司 | 山東廣發食品有限公司 | 河南三分人家飲品有限公 | 河南浩明飲品有限公司 |
河南片斷食品有限公司 |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是自改革開以來不爭的事實。就國內乳業的發展歷程來看,科學技術絕對是仁不讓的第一發展動力。這一點,僅從行業龍頭伊利身上,便可清晰得到印證。
且不難想象,從一個區域小廠,到發展為全球乳業10強,幾十年間,如果沒有對國際最先進生產技術的不懈追求為根基,面對國際各大巨頭的虎視眈眈,伊利取得這樣的跨越式發展幾乎沒有多少可能。
而探尋伊利引進國際最先進生產技術的步伐,1997年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節點。因為這一年,伊利率先引進了我國第一條利樂液態奶生產線,不僅極大延長了液態奶的保質期,并自此一改此前牛奶還是奢侈品的消費格局,讓牛奶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成為必備的日常消費品之一。而由此,依托保質期的延長而打破物流掣肘的伊利,也從內蒙正式走向全國,標志著一個全新的液態奶時代從此開啟。
此后,伊利更是加大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將技術全球化作為伊利全球化戰略的重要內容,先后匯集各國第一流專家成立“母嬰營養研究中心”,背靠食品硅谷建立規則最高的歐洲研發中心,與荷蘭著名的瓦赫寧根大學、雅典農學院等國際頂尖學府達成戰略合作。在一系列的努力下,最終實現了從學習和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到如今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完美蛻變。
其科研成果,如自主研發的解決亞洲人乳糖不耐受的伊利營養舒化奶,全球首個解決嬰幼兒消化吸收問題的“舒適型”高端奶粉托菲爾等產品,不僅在技術上領先國際,同時上市來也深受消費者青睞。當被問到伊利為何能領先行業研發出這樣優秀的乳制品時,伊利董事長潘剛認為:一切技術的始發點應該是消費者,從需求出發,才能演繹出自己的技術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