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綠源食品有限公司 | 青島希雅醇食品有限公司 | 泰州市施恩食品有限公司 | 白象食品集團河南白象飲 |
滄州千尺雪食品有限公司 | 山東廣發食品有限公司 | 河南三分人家飲品有限公 | 河南浩明飲品有限公司 |
河南片斷食品有限公司 |
現在有很多企業發展的都不是很好,有很多的傳統企業都面臨著要轉型。從前企業講互聯網的故事往往會選擇做一個官網,而現在則可能是搞APP或是切入微信公眾號,這或許會對估值有一些幫助,但是這種幫助只停留于表層,并不能幫助企業突破原有的增長軌跡,更無法企及更高的發展空間。
真正要利用互聯網來改造傳統企業的話,很多舊有的模式或思維都有可能被顛覆。不是簡單地去 互聯網,而是要利用互聯網對整個生產模式、流程、產品進行系統化改造,這才能真正符合新經濟的規律。
互聯網思維
在互聯網的語境下,很多舊有的模式或思維都有可能被顛覆,F在整個中國傳統制造業都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庫存問題也很嚴重。
如果僅僅是利用互聯網做為“下水道”去消庫存,這就是簡單意義上把互聯網作為工具。我認為這些做法對于企業轉型有幫助,但是作用不大。
我認為傳統制造業可以考慮用互聯網思維來倒逼各行各業在生產模式上進行創新。比如近期我們所關注的C2M模式,即:基于訂單加工。
說起來容易,但在執行過程中卻要求整個工廠設備都要推倒重來。如此模式之下,首先是不能夠有庫存的,從而也就沒有了庫存的問題。
換句話說,唯有從廠房到設備都做傷筋動骨的轉變,如此才能讓企業具有柔性加工的能力。如果沒有柔性加工能力的話,就很難靈活地接手個性化、小批量、多頻次消費者的訂單。
利用互聯網改造傳統企業原有的僵化生產模式,這才是徹底地用互聯網改變傳統企業,這才是互聯網 的意義所在。
現在很多企業還停留在做網站的層面,或是選擇到京東、淘寶、天貓去開店。有沒有幫助呢?有幫助。但是能不能幫助中國傳統行業徹底轉型升級呢?恐怕很難。
在轉變的過程中,有的行業會走得相對較快,比如說服務行業就比較容易引入互聯網思維。如果是制造業,這種徹底的改變意味著要把很多的固定投入推倒重來。
但是服務業本身屬于輕資產模式,在互聯網的幫助下,只需要在流程上做出調整就可以大大提升效率。相對來講,服務行業不會涉及很多的固定資產投資,因此具有先行的機會。
然而,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也不可能完全在第三產業發展,最終制造業必然要求與互聯網密切結合,F在來看,制造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只是剛剛開始。
資源匹配提升效率
互聯網不但能夠解決資源過剩和產能過剩的問題,其主要價值還是在于提高匹配效率,從而緩解資源的稀缺。
并購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如果說互聯網 要求企業從內部進行轉變,從外部層次來講,并購則是提高企業效率、擠壓過剩產能的不二選擇。
并購其實遵循一個天然的叢林法則,其結果是有效率的產能去擠壓掉、吸收掉,甚至消滅掉那些無效的產能。
有的并購本質上是為了消滅競爭對手,否則惡性競爭可能長期持續,最終呈現出零和博弈的消極結果。
并購的模式是多樣的,無論什么模式的并購最終都有利于行業效率的提升,因為低效過剩的產能通過并購會被抵消掉。
對傳統行業如此,對于新經濟也是同樣如此。去年開始滴滴和快的整合,隨后又有新美大(美團、大眾點評),最近還有蘑菇街和美麗說。新經濟的并購能夠大大提升效率。
在過去,大眾點和美團可謂都是一幫人在掃街,你剛剛來過,他的人又來了。當然他們都有VC提供充裕資金,但這無疑也是一種浪費。
他們整合之后,內部管理會更加靈活,外部戰略也將更為科學。簡言之,并購會擠壓過剩產能,而且高效者將會接管、替代或是消滅低效者。
此外,有沒有辦法通過并購來提升技術呢?我們德同投資非常關注跨境并購,但如果真正要達到這個目的只放眼于國內是不夠的。
對于傳統行業而言,其所需的技術在國內還是相對匱乏。恰逢世界經濟不景氣,有如“寒冬”,其實從2008年開始寒冬就一直持續。這是挑戰,也蘊藏著機會。
如果市場炎熱,資產價格高企,對于海外并購是不利的。正是因為2008年之后歐洲以及很多地方都沒有走出寒冬,所以才有可能通過并購的方式去獲取真正有技術的優質資源,從而幫助中國的各行各業去提升技術和效率。
跨境并購有助于獲取優質資源,尤其是對技術的提升幫助會非常大。
避開產能陷阱
近年來中國傳統企業大多面臨同質化競爭和產能過剩的問題,一旦海外市場降低需求,最后一根稻草往往對企業施以重壓。
在此語境下,企業一定要居安思危,以創新迎接挑戰,千萬不能只是簡單地拼產能和規模。
此前我成功投資并退出的無錫尚德就是一個值得警醒的案例。在我們退出的時候無錫尚德還處在行業老大的地位,其發展邏輯可概括為簡單地擴大產能。
但最終光伏產業泡沫破滅,無錫尚德也陷入困境,最終破產。然而,具有高技術附加值的企業依然能夠堅挺地走在行業前沿。
正當全國談光伏而色變之時,我們投了一家做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的企業。當時全世界只有兩家企業能夠在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方面能夠做到規;a,一家是美國的SunPower,另一家是日本的三洋。
我們投的這家企業叫Silevo,它是世界上第三家規;a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的企業。去年我們以現金 股票的方式把它賣給了美國企業SolarCity,這家企業由ElonMusk控制,他也是Tesla的合伙創始人和總設計師。
從歷史的后見之明來看,正當江蘇省各個地級市都在做傳統太陽能電池的時候,如果有企業能夠全身心地發展第二代新技術的話,破產的結局也許就能避免。
對于很多傳統企業而言都是如此,需要居安思危。一旦等到被逼著去做轉型的時候,很可能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這是我投資光伏產業的體會。
光伏的悲劇如今仍然值得借鑒,現在有一個行業的發展狀況非常像當年的光伏行業,那就是電動車、新能源車行業。
我感覺新能源車現在所處的位置非常像我當年投資無錫尚德時候的位置,整個行業真正進入了一個拐點,甚至進入了一個井噴時期。
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預言: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電動車、新能源車行業還會崛起一批和曾經的無錫尚德一樣風風火火的企業,它們甚至可能比無錫尚德還要牛。
但如果它們固步自封、沾沾自喜,居安而不思危,就很可能重蹈無錫尚德的覆轍。如果不在核心技術上進行創新,如果不在電機、電池方面進行持續的技術突破,如果只是賺市場帶來的快錢的話,這些企業最終可能會做得越大,但越大的企業可能會死得越慘。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盡管它不會再同一個細分行業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