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綠源食品有限公司 | 青島希雅醇食品有限公司 | 泰州市施恩食品有限公司 | 白象食品集團河南白象飲 |
滄州千尺雪食品有限公司 | 山東廣發食品有限公司 | 河南三分人家飲品有限公 | 河南浩明飲品有限公司 |
河南片斷食品有限公司 |
一個在知名企業干了多年的業務員說想辭職,現在太難干了,不光如此,業務員更是被逼得不行!
我問:咋了?
原來起因竟是壓貨!大區經理規定,什么時間,貨必須發出去,發不出去就扣錢,扣的錢或許部分還落到了自己口袋(沒有證據的表述,可以調查),本來業績不好,基本工資又不高的業務員哪里承受得了。
今年有些企業的業務員也出現區域集體辭職的現象。
因為之前一些企業大區經理是向一級經銷商那里壓貨,但是今年實在壓不動了,因為一級經銷商庫存有的甚至還是滿的,甚至前幾年的貨還在。所以,有人就半認真半玩笑地說:上半年行業平靜,經銷商都忙著去庫存呢,哪有精力搗鼓熱點;另外雖然價格上漲,但是因為庫存多,終端消費不積極,所以經銷商進貨并不積極。
現在廠家真正要做的事幫助經銷商一起想辦法把貨銷售到終端!
有人說,前幾年產品上量的兩大原因就是:壓貨與賒銷。
賒銷是各個行業都有的,這里不多說。
壓貨,似乎是從快消品行業引進來的。很多企業的業務經理都出身快消品行業,那一套快消品行業的壓貨絕招,能夠讓企業快速上量,進而讓他們在企業立足腳跟。
然而,事實上,快速上量有時只是短期行為,而終端市場占有率的穩步提升,才是最關鍵的。
筆者聽完這個大企業務員的傾訴后,深知曾發過的“渠道已經快崩潰了,你還在壓貨?”、“經銷商為什么說不干就不干了”等文章為什么會在各個行業引起了極大的共鳴。
現在已經不是壓貨的年代了,看似一些體量龐大的公司內部,或許已病入膏肓,快速上量壓貨的市場策略,讓整個市場崩潰,引起了經銷商對公司的排斥,即便是合作多年,即便是大品牌廠家。
壓貨是罪過!
適當必要的壓貨,可以增加銷售的壓力和動力,在短期內,快速上量,因為“銷量是擠出來的”。但是一壓再壓,把銷售工作簡單就變成“壓貨”二字,就是畸形的市場,是罪過。
經銷商羅列了廠家壓貨的三大罪狀:壓貨,壓掉了廠商利潤;壓貨壓出了一堆衍生工作;壓貨讓渠道變了形。
一個經銷商網友跟我聊天傾訴說,沒合作之前廠家業務員說的各種支持很好,合作之后,早上來經銷商這里,下午就返程回去,聊的內容就是進貨,打款,貨沒賣好,還覺得你不行,要這樣的廠家合作有什么用,你的產品又不是獨一無二的!但有些廠家就不一樣,人家技術人員來了之后,跟著下一線,一待就是好幾天,去了解問題,了解需求,協助做合理的方案與技術指導,因為現在很多新產品是需要新應用技術的。
現在的渠道平臺很多已經不缺產品了,都在做減法,理念不一致,技術服務不行,只盯著打款進貨的廠家,會很自然而然地被砍掉。
壓貨,壓得渠道變了形
十年來,營銷一直在提倡深度分銷。深度分銷的一個特點,就是繞過二批,直達終端。
2016年上半年,我在調研市場時發現一個怪像:“二批”竟然回潮了。對這個問題,我很吃驚。
二批為什么回潮?因為壓貨力度越來越大,而且壓貨政策都是坎級政策。
坎級政策對誰有利?對大終端和二批有利,對小店不利。
小店因為進貨量小,拿不到坎級政策,還不如從二批拿貨劃算。于是,“二批”回潮了。
“二批”回潮,讓多年的深度分銷工作白做了。
消費升級時代,產品細分越來越細,壓貨式營銷還能走遠嗎?有時候,業務員迫于公司任務壓力,圍著經銷商轉圈,使出渾身解數,求的是經銷商再壓一車貨,完成本月銷售。最終,目標完成了,可下個月怎么辦?除了壓貨,沒有別的辦法。誰讓公司定那么高的任務!
壓貨式營銷簡單的說:就是論結果成英雄,只關注銷量結果,不重過程,簡單粗暴式通過轉移庫存達成考核指標。從營銷角度來講,壓貨式營銷不在營銷范疇,而只是一種歪曲的銷售行為。就是這種歪曲,打擊了新生代營銷人員覺悟營銷真正內涵的積極性?梢砸姷,壓貨式營銷危害性極大。
所以,廠商聯盟,深層次的合作成了當下的一種新合作方式,大家帶著共同的理念,一起去做市場,解決市場遇到的問題。產品到了經銷商那里,銷售工作遠遠沒有結束,只有到了終端客戶那里,才算結束。
別再一味壓貨了,壓貨在快消品行業都不管用了!
別再一味壓貨了,想壓貨估計你也壓不動了!
別再一味壓貨了,經銷商和業務員承受不起!
別再一味壓貨了,再壓貨最終壓垮的是你自己!
盲目壓貨確實給經銷商帶來很多麻煩,也會傷害本來正常的業務,希望經銷商謹慎壓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