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綠源食品有限公司 | 青島希雅醇食品有限公司 | 泰州市施恩食品有限公司 | 白象食品集團河南白象飲 |
滄州千尺雪食品有限公司 | 山東廣發食品有限公司 | 河南三分人家飲品有限公 | 河南浩明飲品有限公司 |
河南片斷食品有限公司 |
我國的茶文化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迄今為止還有很多人在傳承茶的文化,現在市場上的茶大多都是一斤十幾、二十幾甚至上百上千元,只要不差錢,多貴的茶葉都有人買,可是為什么在茶行業卻沒有響當當的企業呢?事實上,中國茶似乎已經陷入了“囚徒式”的戰略困境。
茶產業鏈上下游號稱7萬家的茶農、茶葉商戶、茶企、茶葉專賣店、茶樓等,中字號、國字號、老字號、資本新軍、個體戶一個不缺。從2011年茶行業20強排名看,流通性茶企居多,如中茶、省茶公司、地方渠道品牌(吳裕泰等);超過10億元的公司只有中茶股份與湖南茶葉公司;年營業額20強的最低門檻是3.7億元,最大的茶企僅15億元;前20位多是以大宗原料茶流通為主,真正的品牌茶銷量所占份額極少,這反映了中國茶產業的格局特點:散、雜、小。 中國茶、中國茶企,稟獨一無二天地靈氣,承千年茶文化祖蔭,擁數億非茶不飲的消費者,又值中國消費結構性升級大環境,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時勢,外因齊聚,萬般寵愛,集于一身,可惜真正君臨天下的品牌,即實現“品牌產品銷量規;钡膬炠|茶企,卻寥寥無幾。 如果說“立頓茶”長了一對隱形的翅膀,那么中國茶只能說長的是一對沉重的翅膀。為什么在茶文化一片紅火之下,中國茶企卻不能振翅高飛呢?
有人說,中國諾大的茶企業居然不及立頓茶的發展,還有一個很生動的形象可以標兵中國茶現在的處境,就是說,如果“立頓茶”長了一雙隱形的翅膀,那么中國茶只能說長了一對沉重的翅膀,這也就是為什么在茶文化前景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中國茶企卻不能振翅高飛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