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始建于1994年,是集咖啡種植、加工、銷售及進出口業務為一體的民營企業, 是國內咖啡行業覆蓋全產業鏈的專業性企業。公司注冊資本3.29億元,總資產95.86億元,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56.91億元,進出口額6.83億美元,稅收貢獻1.01億元。公司現有員工近2000人,2018年公司年銷售收入將突破百億元大關。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通過“合作社+”的模式,咖啡產業得到長足發展。截止目前開發種植咖啡27萬畝,帶動農戶6萬戶,30余萬人。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大力發展咖啡產業列入了十三五規劃。2009年,在中國進出口銀行等金融部門的支持下,公司投資20億元,現已建成33000噸速溶咖啡生產線。創新驅動下,后谷勇于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結束了歐洲壟斷咖啡設備裝備制造的歷史,成本僅為歐洲的1/3。一舉成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本土企業。公司主要產品為咖啡豆、速溶咖啡粉、后谷系列“三合一”咖啡,公司產品先后通過ISO9001:2008國際質量管理體系、GAP認證(全球良好農業規范)、4C(國際咖啡社區的通用管理規則)、UTZ(國際優質咖啡)、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轉化等認證。目前,公司產品在國內主要銷往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電商渠道涉足天貓、京東、一號店、阿里巴巴等網上商城;國外主要銷往英國、美國、俄羅斯、韓國、新加坡、日本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省委領導多次親臨公司,對公司發展咖啡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給予了高度評價。2016年6月,公司入圍國家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速溶咖啡智能制造)企業”;同年9月經全國農業產業化聯席會議八部門認定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領軍企業”。2016年11月成功舉辦第26屆世界咖啡科學大會暨首屆亞洲咖啡年會,公司所產咖啡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關注與喜愛。
公司將以最快的速度“致力于全世界消費者”都能喝上中國民族品牌的好咖啡,讓“后谷咖啡”實現華麗蛻變,迅速成為國際知名咖啡品牌。
為進一步將后谷公司打造成國際一流的咖啡專業化企業,實現咖啡生產的規;、工業化、市場化、資本化戰略。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咖啡消費國,公司提出了三大發展戰略
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是國家八部委認定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德宏州宏天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出資在德宏州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的擁有咖啡、橡膠種植、加工、銷售及進出口業務的民營企業,注冊資本3.294118億元,截止2013年底,公司總資產27.36億元,銷售收入10.38億元,出口創匯8868萬美元。公司于2007年12月成立,現有員工1401人,下設芒市、盈江、昆明、臨滄、隴川、速溶粉等九個子(分)公司,是云南省國家農業綜合開發三個投資參股項目企業之一,云南省高新技術企業、云南省上市培育工程重點企業、云南省創新型企業。
為進一步將后谷公司打造成國際一流的咖啡專業化企業,實現咖啡生產的規;、工業化、市場化、資本化戰略,在2020年力爭成為世界咖啡行業排名前六的企業并實現公司的整體上市,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制定并實施了三大發展戰略:
(1)、擴大咖啡原料種植基地,實現咖農純收入增加50億元。
(2)、加快咖啡深加工產品開發,實現咖啡粉出口100億元目標。
(3)、實施品牌戰略,實現國內咖啡銷售突破1000億元目標。
在實施三大戰略中提高咖農種植咖啡的積極性和穩定咖農的經濟效益是公司發展咖啡產業的著眼點,公司積極開展自主研發與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相結合的辦法,成功研制出國產最大的速溶咖啡粉生產線,于2008年投資1.1億元,在潞西市風平鎮建設年產3000噸速溶咖啡粉項目。公司在響應各級黨委、政府號召的同時,公司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和優勢,積極把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工作推向更深、更廣、更遠的領域,在種植咖啡的村村寨寨成立農業產業協會,指導幫助農戶發展農村經濟,同時公司又投入4.63億元建成年產10000噸的速溶咖啡生產線,投資4.5億元啟動12萬畝咖啡新種項目,擴大農村農戶受益范圍,并積極打造咖啡民族品牌,將咖啡事業引入更大、更高、更強的天空。
多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在發展咖啡產業的歷程中,總結和堅持了兩大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
第一、創新農業產業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公司+基地+合作社”此模式的實施與農戶建立起緊密的、長期的、雙贏的關系,有效帶動農戶致富,夯實企業發展的資源基礎。
第二、實施工業反哺農業的發展模式: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通過縱向延伸咖啡產業鏈,建成種、加、銷一體化、多元化發展的現代咖啡生產體系,實現咖啡產業鏈價值的最大化,繼續推進咖啡產業的擴大和發展。
后谷公司已通過ISO9001-2002質量、管理體系認證,HACCP認證(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QS認證(食品生產許可認證),有機產品認證,YC認證(云南品牌認證)。公司的“后谷”品牌,是云南省著名商標,2012年底通過中國馳名商標。
二、種植情況
咖啡產業作為我省我州重點發展的特色產業之一,被省級確定為科技一把手州委書記工程,由后谷公司具體負責實施全州咖啡產業化的發展。后谷公司長期以來努力致力于中國咖啡產業的研究和發展,截止2013年底公司已在全省種植咖啡27萬余畝,其中德宏種植22萬余畝,臨滄5萬余畝。占全國咖啡種植面積的1/4強,是全國控制咖啡種植面積最大、最多、最具影響力的咖啡種植經營專業性公司。
公司目前共有27個品種,其中推廣品種是卡蒂莫7963(1994年從德宏熱帶作物研究所引進)和鐵皮卡高質量品種(1892年有法國傳教士田神父引進到大理朱苦拉村);其他試驗品種有:波邦、k7、卡杜埃、S288、卡蒂莫等24個。公司引進咖啡品種途徑主要是通過德宏熱帶作物研究所、雀巢(中國)農藝部,引進國家主要有葡萄牙銹病研究中心、雀巢(法國)TOUR咖啡研究中心、越南咖啡研究所。
咖啡是一種較易栽培的熱帶經濟作物,管理成本較低,收益早,產值較高。定植后2-3年便可收獲,管理好的可收獲20-30年。
咖啡原產熱帶非洲,小粒種的原產地是埃塞俄比亞的熱帶高原地區,海拔900-1800米之間,年平均溫度19℃;中粒種原產剛果的熱帶雨林區,海拔 900米以下,年平均溫度21-26℃。世界咖啡產區的雨量,一般在1000-1800毫米之間,有的少至760毫米,有的多達2500毫米。年雨量在1250毫米以上,且分布均勻,最適于咖啡生長和發育?Х葘獾囊笠蚱贩N、發育期、土壤肥力和水分狀況的不同而有差別,大粒種最耐光,小粒種又比中粒種耐光。一般適宜的蔭蔽度大致是:苗期60-70%,定植后至結果前約40-50%,盛產期約20-40%.咖啡需要靜風的環境條件,臺風及干風對咖啡的生長均不 利。當臺風達10級以上時,葉片、果實就會大量吹脫,部分主干枝條會被吹斷;臺風過后咖啡根頸交界處的樹皮被磨損,引起病菌侵入,造成風后大量死亡。干風對咖啡開花稔實極為不利?Х鹊母蛋l達,在肥沃疏松的森林土壤中生長特別良好。肥沃的沙壤土或紅壤土均適宜種植咖啡,排水不良的粘土,對咖啡根系的生長不利。土壤中的PH值低于4.5時,根系發育不良。它們的原產地都是蔭蔽或半蔭蔽的森林和河谷地帶,因此,形成了咖啡需要靜風、溫涼、濕潤環境條件。
云南省是我國最適宜種植小粒種咖啡的地區,從地貌、氣候、土壤、植被、水文、土地資源、社會經濟狀況等多方面考察和實驗,云南種植小粒種咖啡條件優越,社會、經濟效益良好。
三、初加工、深加工、銷售
目前公司共建成5個初加工廠,初加工能力達到年產80000噸咖啡米: 其中盈江3萬噸,芒市2萬噸,戛中1萬噸,臨滄南傘1萬噸,臨滄孟定1萬噸。
2008年,公司建設完成自主研發年產1000噸速溶咖啡粉生產線,該條生產線于2008年8月投產。第二條生產線引進巴西LOFFREDO & MORETTI ENGENHARIA LTDA 2000噸/年生產能力濃縮生產線設備及技術、ABRES EQUIPAMENTOS INDUSTRAIS LTDA 2000噸/年生產能力萃取生產線設備及技術,2009年8月開始調試運行,9月全面投產。2010年公司投資4.63億元,引進丹麥國際頂尖技術,丹麥和德國生產的主要設備,實施與昆明理工大、安徽醫藥設計院等產學研合作方案,國內配套技術設施建設啟動年產10000噸速溶咖啡粉(其中噴霧干燥咖啡2000噸、凝聚造?Х4000噸、凍干咖啡4000噸)加工廠建設項目,于2011年9月逐步投產。公司的速溶咖啡年產能力提升到年產13000噸速溶咖啡純粉。
隨著國內咖啡市場的擴大,國外咖啡市場的開拓,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近年來咖啡豆、咖啡粉在出口貿易和內銷方面都取得較大突破。公司主要產品為咖啡豆、速溶咖啡粉、后谷系列“三合一”咖啡,目前國內主要銷往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國外主要銷往德國、英國、西班牙、韓國、新加坡、日本、美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2013年進出口總額已突破1億美元。三合一速溶咖啡產品2010年初公司開始建立全國的銷售渠道,目前已成功進駐云南省所有的家樂福和沃爾瑪等大型KA賣場,更與中國東方航空有限公司和日本UCC集團簽訂了長期供貨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