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餐工業化成為餐飲業創新與發展的方向,為行業發展不斷提供新動能。6月24日,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中餐工業化專業委員會成立暨中餐工業化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二司副司長范學慧,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會長楊柳,中國食品工業(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蔡永峰出席會議,與近百位來自大專院校的專家、餐飲及餐飲供應鏈企業代表就中餐工業化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在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中餐工業化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范學慧表示,我國餐飲企業普遍規模小、布局分散,給食品安全監管帶來相當難度。因此,以標準化、規;癁樘卣鞯牟惋嫻I化發展模式對于提升餐飲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楊柳指出,自2015年起,我國餐飲產業呈現回暖趨勢,今年前5個月,餐飲業實現收入15295億元,以兩位數的速度穩定增長,產業規模不斷上升,發展方式由規模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產業深度融合和產品技術創新成為驅動行業發展的主要動能。從國際視角看,以餐飲企業、餐飲特色產品為主體的向外擴張和貿易,將形成更廣泛品牌的技術、人才、市場的共享共贏。國際國內兩大背景下,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中餐工業化專業委員會應運而生。
蔡永峰出任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中餐工業化專業委員會主席,他指出,中餐工業化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將進一步提升中餐技術、標準、裝備發展水平,凝聚行業力量,推動主食、菜肴(凈菜)工業化與三產聯動,促進中餐工業化發展進程。
中餐工業化通過標準化、工業化、產業化的生產經營模式,實現集中采購、加工、配送,降本增效,為中餐產業化創新與發展指出了新的方向。然而,由于中餐品種繁多、業態復雜,產品標準化與規;a難以協調統一、我國餐飲食品加工共性技術、裝備研究與生產應用還相對落后,專業中央廚房建設規模和相關標準、規范、技術、裝備水平、運營體系等總體有待提高。
論壇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吳繼紅就中式菜肴發展的總體思路和關鍵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解讀。她表示,中式菜肴的發展方向是優化產品結構,積極推進傳統主食及中式菜肴工業化、規;l展,深入發掘地方特色食品和中華傳統食品。
中國餐飲業中央廚房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溫凱指出,餐飲業的發展逐漸向食品業趨同,“中央廚房”是餐飲工業化重要的業態,是中餐工業化的創新模式和有力抓手。中央廚房社會化功能不斷加強,中央廚房裝備將不斷向專業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據了解,中餐工業化專業委員會成立后,將開展多種交流活動,搭建與政府、行業組織、企業之間的有效溝通平臺,促進中餐技術創新,推動中餐行業進步,完善中餐工業化體系建設,推進新技術、裝備、標準在中餐領域的應用,提升中餐行業生產力水平。通過產學研合作,開展理論結合實際的研究,培養專業人才,樹立示范企業,不斷提升中餐工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