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天方富硒生物科技 | 河南益和源飲品有限公司 | 蚌埠市福淋乳業有限公司 | 濟源市鑫源飲品有限公司 |
焦作優貝飲品有限公司 | 湖南國飆貿易有限責任公 | 衡水綠源食品有限公司 | 西安冰峰飲料股份有限公 |
廣東同潤堂飲料有限公司 | 孟州市景一飲品有限公司 | 廣東省汕頭市新伙伴食品 | 昆明品世食品有限公司 |
食品安全謠言猖獗之至,甚至占到我國各類網謠近半,且穩居,確實值得有關各方深刻反思,莫讓食品安全謠言混淆視聽。
觸目皆是的謠言,一方面嚴重損害了我國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甚至還會對某些具體產品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以奶業為例,這些年來,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會有一些傳言出來,一再打擊社會公眾對于中國奶業的信心,損耗有關各方為之做出的努力。另一方面,謠言也讓民眾常常心懷戒懼,習慣性地處于不安、惶恐、焦慮的境地。
盡管有關方面一再強力打擊食品安全網絡謠言,致力于提升公眾消費認知水平,有些行業甚至發誓拍胸脯的方式自證清白,然而,實際效果似乎并不明顯。那么,食品安全謠言為啥這么有市場?
首先,民眾的信謠、傳謠,與消費認知水平有關,也與面對食品安全時的信息不對稱有關。以目前飛速發展的食品產業形勢,新技術、新成分日新月異,一般民眾并無辨別能力,他們很難搞明白日日食用的食品究竟會不會對身體有害,更不要說即便食品有負面影響,往往需要一個較長時段才可能體現。這樣一來,身處“半信半疑”之間的老百姓,只好采取“寧可信其有”的態度以求自保。
這實在是一種無奈。以當下層出不窮的食品添加劑為例,人們發現,一些后來證明出了問題的添加劑,當初還曾獲得“科技創新獎”.盡管原因可能很復雜,但這中間夾雜的“污泥濁水”未免讓人心悸。
其次,幾乎所有謠言,都與曾經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有一定關聯。每一次事故之后,都會衍生出花樣眾多的說法。這些說法可能沒有什么科學依據,但既然有確鑿的事故在那里,公眾自然會有自己的判斷。這也說明,如果我們不去努力改變糟糕的食品安全環境,而只是單純強調辟謠,很難真正實現正本清源。
還是以奶業為例。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以后,盡管有關各方全力強化監管,杜絕生產、銷售過程中的違規行為,但客觀而言,民眾的信任未見增進。這一點,從國人瘋搶香港奶粉等行為中可見端倪。當此之際,僅僅是批評消費者不理性,宣稱“國產奶粉好”,無助于態勢的緩解。
此外,謠言滿天飛也與不同食品企業之間的惡意競爭有關。有專家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個別企業為了獲取利益,有意制造話題,以打擊競爭對手。
說到底,食品安全謠言之所以有市場,根源仍在于我們的食品安全環境確實有問題,亟待改善,以消弭民眾的信任危機。
具體而言,既要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實行最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黑白名單制度,構建全鏈條的食品溯源制度,確保民眾能夠便捷地了解相關信息,也要持續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及時主動回應社會關切,一旦出現食安危機,應該在時間發布權威信息,并以的科學解釋樹立消費者的信心。不能總是簡單回應,或者胡亂拍胸脯保證,而是要講道理、細說根由,以供老百姓做出判斷。
食品安全大于天,維護食品安全的責任重于泰山。民眾的盲目需要克服,相關部門也應該以積極的作為徹底消除謠言產生的土壤。
2025/8/23至2025/8/25